top of page
Search

新加坡浙商论坛

  • info890062
  • May 8, 2022
  • 3 min read

2017年8月12日下午,《新加坡浙商论坛》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此次活动的主讲,是本地著名学者郑永年教授和胡逸山博士。


郑永年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近几年郑教授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导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由于他的深广人脉和犀利的观察能力,他对“一带一路”倡议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的看法广受社会各界关注。最近郑教授忙于各种事物,虽然接到很多演讲邀请,都只好回绝。主办方浙商总会早在今年年初就邀约了郑教授,今天终于得以实现,实在值得

郑永年教授

另一位主讲胡逸山博士,在新马各研究和学术机构任职,还担任过马拉西亚首相纳吉先生的私人顾问。以他的身份和背景来剖析新中新马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的反应和现状,是最合适不过。


胡逸山博士

此次活动得到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浙江大学新加坡校友会,北京大学新加坡校友会,同济大学新加坡校友会等支持。当天活动还邀请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郑超先生,使馆文化处参赞阙小华先生,前国会议员王家园博士,太平绅士李文龙大律师,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马红英女士等嘉宾。

浙商总会会长李国生致欢迎辞后,郑公参简短致辞。论坛正式开始。


李国生会长致欢迎词


郑公参致词

郑永年教授首先发表题为“一带一路与中国大外交”的演讲。 郑教授提到,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早已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现在需要走出去,寻找新的市场,新的投资机会,中国经济才能继续发展。中国通过投资建设周边不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转移产业,可以提高这些国家的消费能力,帮助发展新的市场。 同时,郑教授认为,世界需要中国。世界经济的再平衡,现在靠不是欧洲,也不是美国。 21世纪,需要中国来平衡世界经济,这是由经济体总量决定的。中国有能力担当这次全球化的领头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开始过剩,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跟过去的全球化不同,中国的一带一路以实体经济的转移产业为目的。这个模式有可持续性,能解决沿线国家的就业问题,促使经济增长,最后让中国企业在当地发展,取得和平共赢的结果; 郑教授同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中国国内的一带一路泛政治化的趋势,以及政府起劲,私人企业响应不够等现象。另一方面,国企很积极,但没有人协调,造成在国外中国人跟中国人竞争,搞低价战术。搞了很多基础建设让其它人赚钱了。这些问题都是在实践中出现也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

胡逸山博士的演讲,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中关系与马中关系“为题。 他先回顾了新中,马中历史上的合作及现有成果,再分享了他对目前和将来这三个国家间合作的方向。

胡博士指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非常重视跟亚洲最重要经济体 -中国的全方位合作和交往,因为这对本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当然,目前新中和马中关系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只要各方本着互信务实的方针,求同存异,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互相合作得到妥善解决。 胡博士总结说, “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推广,机遇是远高于其挑战的。希望中国政府能更设身处地的与沿路各国国情配合,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两位主讲的演讲博得听众的阵阵掌声,在接下去的互动环节,主讲人以机智风趣的风格回答了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一些比较敏感的时事问题。


活动结束了,听众们争相与主讲及嘉宾们合影留念,还趁机请教一些疑问。在主办方准备的茶点阶段,参加活动的人抓紧时间社交,借活动的机会多认识一些朋友。

三个小时似乎转眼就过去了,新加坡浙商论坛圆满结束。



 
 
 

Comentarios


Copyright  2025 新加坡浙商总会.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